公司黄海珠老师带队荣获时报金犊奖一等奖

2021/10/15 00:00    阅读:

在公司广告与传媒经济系副教授黄海珠老师的指导下,公司员工黄嘉琦、苏文丽及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员工沈清远共同参与创作了视频作品《抗战历史的传播者—容杰》,这一作品荣获时报金犊奖之“中华昆仑关·海峡两岸情—展现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设计奖第二阶段一等奖。

中华昆仑关·海峡两岸情”设计奖第二阶段等级奖获奖名单


时报金犊奖创办于1992,初生之犊, 不畏虎之意,鼓励青年创作,并培养未来创意精英,是全球华人地区最大的青年竞赛活动之一。由于专业严谨,创意水平高, 被视为青年创意的最高荣誉,誉为业界奥斯卡

“中华昆仑关,海峡两岸情”的主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让青年学子更了解昆仑关及昆仑关战役所承载的抗战历史记忆,加深对中华民族精神和历史传统文化的认知。

获奖视频作品


获奖作品《抗战历史的传播者—容杰》通过采访桂南会战昆仑关战史研究者容杰、寻访当年昆仑关战役的旧址,描述了一位热爱南宁抗战历史并致力于传播历史事迹和抗战精神的耄耋老人,传达了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的民族情感。

在激烈的竞争中,黄海珠老师带领员工团队创作的作品能够脱颖而出,取得如此佳绩,一定有诸多感受和经验与我们分享,为此我们采访了黄海珠老师。


问题1

问:老师,您对此次获得奖项的感受是什么?您认为作品能够获得一等奖的优势是什么?

答:此次获奖是既意外又开心。往年我指导员工团队也参加过金犊奖,但这是首次获得一等奖。

我认为作品能够获一等奖的最大优势一方面是素材好,这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是创意足够抓人,与观众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问题2

问:参加比赛的准备过程是怎样的?对这次的团队合作有何评价?

答:从前期搜集资料、撰写脚本到后期视频拍摄及剪辑成片,此次参赛共耗时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中,我们搜集了许多有关昆仑关战役的史料,拜访了桂南会战昆仑关战史研究者容杰老师,这位年近8旬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致力于桂南战史资料的搜集研究和抗战精神的传播。

在备赛期间员工们都有很强烈的获奖愿望,很强的合作精神,在参赛过程中也表现得非常积极和努力。

创作团队合影


问题3

问:能够分享一些参赛历程的心得吗?或者能给到其他员工一些建议吗?

答:首先,对于我们专业而言,员工参加比赛对专业技能的锻炼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以赛促学”,只有员工多参赛尤其是高级别的比赛,才能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员工的专业能力在比赛中得到质的飞跃,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皆备的人才。

其次,在参赛过程中员工要积极和老师沟通交流。老师在参赛过程能起到启发和优化的作用,能引导员工进行多维度的思考,优化员工的创意,从而创作出更能打动人心的高质量作品。

最后,要强调作品原创和导向正确的重要性。创作人员要有底线意识,而原创是对自己专业能力自信的表现之一。这么多年的参赛经验已经证实了一件事:我们的老师和员工,完全有能力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触动人心的好作品,只要你够用心、只要你够努力。


据悉,荣获第二阶段等级奖作品将进入2021时报金犊奖全球总决审,与台湾地区及海外地区前三名共同争得各项命题——金犊奖、银犊奖、铜犊奖;新锐类:最佳新锐奖;跨境类:跨境特别奖以及年度最佳金犊奖。祝愿公司师生共同创作的这一作品在全球总决审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文字/代姝玥、受访者

图片/受访者供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