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原著阅读小组学习讨论辅导会在公司505教室召开。公司经理郑保卫老师、党委副书记银健老师、团委书记雷圆媛老师出席本次辅导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原著阅读小组全体同学参与会议。

辅导会现场
本次辅导会旨在对同学们在学习马新观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同学们也趁这个难得的机会,纷纷向郑保卫老师求教。“怎么看待新媒体时代下马新观的变与不变问题”,郑保卫老师从变与不变两方面进行解答:“虽然时代变迁、任务变迁、形势变化,但是马新观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体系,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新闻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新闻思想的丰富创新和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七个坚持”,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历届党的领导人新闻思想的总结,虽然提法不同,背景不同,但是主体的东西不变。对于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他认为:“要牢牢把握住马新观最基本的原理,以不变应万变。”

郑经理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同学们在理解马新观与时俱进的新内涵后,也转向马新观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提出了“在互联网治理当中,如何利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指导”的问题。郑保卫老师认为互联网治理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全国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充分运用了马新观对互联网进行治理,同学们要多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除了关心马新观在现实工作中的应用,同学们还想知道在马新观领域的研究中,在史论和史论相关的内容外还有哪些内容值得重点关注。郑保卫老师回答:“史很重要,史和论是不分家的,看起来是理论的东西,实际上是大量的实例、案例堆砌起来的,所以对史的把握,实际上是通过对以往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来提升对理论的认识。”除了史论以外,他认为同学们应该利用假期、利用实践实习的时间去了解现代媒体传播面临的形势;出现的状况;存在的难题;积累的经验和有效的做法,结合马新观思考现实问题。
郑保卫老师就“对马新观原著进行阅读时,怎么深入理解马新观,避免对观点的堆砌”这个问题表示,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上来看观点和实践的关系,马新观不是观点的堆砌,也不是空洞的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原著阅读小组组员现场提问
针对如何将马新观融入县级融媒体建设实践,郑保卫老师分享了当年都市报的办报经验,他认为都市报的经验也可以应用在县级融媒体上,并且马新观在县级融媒体上的应用广泛,包括服务人民、扩大渠道、变革传播方式、采写鲜活的新闻、开辟服务平台等内容。对于个人而言,学习过的马新观理论,会成为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向导。
对于在自媒体时代,媒体如何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问题,郑保卫老师强调,不管是党媒还是商业媒体,都要坚持党性,同时要坚持人民性,既要为党服务,也要为人民服务。他认为作为一名学习马新观的新闻学子,“要做一个有思想、有定力、有智慧的人,在工作上取得更出色的成绩。”
在指导完同学们提前准备的问题以后,郑保卫老师开始现场答疑,同学们也踊跃提问,认真听讲。其中郑保卫老师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如何将马新观与国际传播结合,增强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问题。他认为,我们现在处于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世界离不开中国,它要了解中国,我们也希望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我们。所以我们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国际传播建设,要擅于设计议程,掌控话语权,提升影响力。

原著阅读小组组员现场提问
答疑结束后,郑保卫老师和同学们说起了心里话:“我今年76岁,从教40年,新闻追梦60年。同着共和国一起长大,经历了很多磨难、挫折。这些年的感受首先是爱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一切,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我希望年轻人一代也能爱党、爱国、爱人民,自愿地献身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做一个真正牢固树立马新观的优秀人才。”
会议的最后,银健老师总结道:“郑老师用答疑解惑的方式给我们上了形势政策课、新闻史论课和新闻业务课三堂课,让大家受益匪浅。郑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对新闻教育的执着,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成为一个热爱专业、钻研学科的优秀人才,不辜负郑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银健老师讲话
会议结束后,同学们全体起立,对郑保卫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给郑经理鼓掌鞠躬

与会全体人员合照
文字/林洪宇
图片/梁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