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通知】疫情、风险、传播、参与--2020气候与健康传播学术研讨会通知

2020/10/20 10:47    阅读: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从年初开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蔓延,进而肆虐全球,给世界各国公共卫生、经济、政治和民众健康与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影响。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是全球最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和治理挑战之一。另外,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气候变化风险,如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和健康威胁等也越来越严重。2020年也是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关键之年,各缔约方需根据《巴黎协定》的规定提交 “国家自主减排贡献”,并公布2020到2050的国家长期温室气候排放发展战略,同时要完成《京都议定书》中作出的应在2020年前实现的减排承诺。

在全球新冠疫情有效防控挑战与经济绿色复苏要求的时代大背景下,新闻与传播研究者该如何配合全球疫情防控和气候治理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如何通过传播与沟通消除分歧,加强合作,提高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效率?如何通过传播进一步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应对行动的参与度,以维护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与福祉?这些都成为当前全球气候传播与健康传播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议题。

为推进气候与健康传播理论研究与行动实践,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5060全讯白菜网气候与健康传播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绿色低碳发展与品牌传播研究中心和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定于2020年12月12-13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共同举办“2020气候与健康传播学术研讨会”

一、研讨会时间、地点:

2020年12月12日-13日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博物馆

参会人员报到:

北京参会人员:2020年12月12日(周六)08:00-8:30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博物馆,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院内

外地参会人员:2020年12月11日(周五)10:00-20:00 想谷酒店传媒大学店,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聚福苑4号楼

 

二、研讨会主题

疫情  风险  传播 参与:后疫情时代的气候与健康传播

三、研讨会分议题

1.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新闻发布与危机传播

2.社交媒体信息传播对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影响

3.疫情期间的谣言传播与治理

4.周边传播理论视角下疫情防控与传播

5.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健康传播与公众健康素养提升

6.气候与健康大数据与可视化传播研究

7.气候适应中的健康养生与中医药传播

8.气候与健康传播公众参与路径及方法研究

9.中外媒体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10.基于疫情防控与风险认知视角下的气候变化间接风险评估与传播应对

11.我国气候传播对内对外总体战略定位研究

12.我国政府、媒体、NGO、企业、公众和智库等不同气候传播行为主体的话语体系建构与传播策略研究

请您于2020年11月20日前发送参会回执(详见附件一)及论文至会议收稿邮箱。

研讨会不收取会务费,差旅费、住宿费由参会者自理。

四、研讨会论文格式及要求

论文请保存为.doc 格式。字数以 8000-12000 字为宜(包括图文及注释)。摘要请控制在300 字左右。

具体版面格式要求如下:

1. 页面大小为 A4,不分栏;行间距设为单倍行距,字符间距设为标准;页边距为上、下 2.54厘米,左、右 3.17 厘米,页眉 1.5 厘米,页脚 1.75 厘米。

2. 论文标题(黑体,三号,加粗,居中)

3. 作者姓名(宋体,小四号,不加粗,居中)

4. 作者单位 邮政编码(仿宋,五号,不加粗,居中)

5. e-mail:( Times New Roman, 五号,居中)

6. 摘要:“摘要”二字为宋体,五号字,加粗,退两格;摘要内容为楷体,五号字,不加粗,字数约300 字。

7. 关键词:格式同摘要,词数不多于 5 个,关键词之间空一格。

8. 正文:宋体,五号。文中小标题用黑体、加粗,五号字。

9. 注释:一律采用尾注。内容包括:作者、书(篇) 名(英文用斜体)、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版次、页码等。

五、研讨会联系人:

1.鞠立新:手机:13426389188

2.陈怡:手机:13699170115

3.覃哲:手机:18275756342

六、会议收稿邮箱qhyjkcb2020@163.com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

5060全讯白菜网气候与健康传播研究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绿色低碳发展与品牌传播研究中心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20年10月15


附件一

2020气候与健康传播学术研讨会参会回执

姓名


性别


邮箱


手机


单位


职务/职称


论文题目


到达时间


北京/外地


是否住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