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研究]郑保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贡献

2018/04/30 09:40  郑保卫  阅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贡献

  内容提要:本文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而作。文章在概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立背景基础上,主要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历史进程和丰富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内涵方面独特的历史性贡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概括,指出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所作的创造性工作,才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实现了当代发展,使之进入了一个与时俱进、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中国化时代,从而得以不断传承、巩固和壮大,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此文刊于2018年《新闻与传播研究》第2期。

200年前,即1818年的55日,马克思诞生在普鲁士莱茵省的特里尔。30年后,即1848年,他与同是出生于莱茵省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部代表着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的科学著作的问世,使马克思和恩格斯成了科学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作为一种“伟大的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成为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成为引领人们思想的光辉旗帜。  

在新闻领域,马克思有着独特的经历和贡献。他一生中唯一的正式职业就是办报纸。24岁那年,即1842年,刚大学毕业不久的他便被聘为《莱茵报》主编。6年后,即1848年,也就是发表《共产党宣言》的那一年,作为新当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他又和恩格斯一起在自己的家乡科伦创办了被称之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列宁语)的《新莱茵报》,并亲自担任了这家世界上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机关报的总编辑。马克思在其一生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中,始终把报刊作为重要的政治阵地,他先后创办、主编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十几家,关心和指导过的工人报刊多达数十家,还先后为欧美国家的近百家报刊撰过稿,可以说报刊成为他宣传革命思想、传播科学理论、组织群众斗争、指导工人运动的有力武器。

马克思既有丰富的新闻实践,又有对新闻工作深刻的理论思考。由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一种科学的新闻观,阐释了无产阶级党报工作的基本原理,揭示了无产阶级党报工作的客观规律,成为指导世界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思想旗帜。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并提出了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

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映与体现。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世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经验与传统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理论的高度概括,是与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有着根本性区别的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创立以来,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创始奠基、列宁继承发展,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创新的三个历史阶段。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诞生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观形成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现中国化的历史。如果把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和李大钊与陈独秀共同创办《每周评论》,以及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的革命报刊实践,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开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历史进程标志的话,那么迄今已经整整走过了一个世纪。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继承和丰富、创新者,始终坚持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作为理论基础,认真总结自身运用报刊指导革命战争、政权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等方面的经验,用以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在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方面作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实现了当代发展,进入了一个与时俱进、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中国化时代,从而得以不断传承、巩固和壮大,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将主要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丰富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贡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概括。

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开创性贡献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进程是由毛泽东开启的。可以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是奠基者,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中国革命的领袖。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理论家,他同时也是杰出的新闻宣传家和报刊活动家。100年前,即1918年10月,从湖南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管理员的毛泽东,成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举办的第一个培训班的55名学员之一。这期间,他在培训班研修了由徐宝璜和邵飘萍主讲的新闻学课程,受到了新闻业务方面的科班训练。一年后,他回到长沙创办了当时在湖南省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刊物《湘江评论》,自此开始了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报刊活动生涯。

毛泽东一向重视报刊宣传工作,他将报刊视为“拿笔的文化军队”。在延安时,他就称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抵得上一个方面军”,他还亲自兼任了中央党报工作委员会主任。在其一生革命历程中,他娴熟地借助报刊宣传革命、发动群众、组织斗争、指导工作,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报刊宣传经验。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根据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不同特点,以及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特殊使命,对党报的性质任务、功能作用、指导原则、工作方法等作了许多理论概括和阐释,解决了党如何运用新闻媒介和舆论手段,为创建共产党、开展政治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创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以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他独特的新闻思想,从而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进程,并将其推进到了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历史阶段。

毛泽东在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方面的主要贡献表现在:

(一)对党报性质任务和功能作用作出明确阐释

毛泽东关于党报性质任务和功能作用的阐释,是其新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1948年4月1日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他认为,新闻工作“就是要教育群众,让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他还把“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看作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这一系列观点成为他新闻思想中的精华和代表性观点,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的精髓和基础性理论。

(二)对坚持党性原则提出明确要求

  毛泽东从党报性质任务出发对党报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提出明确要求。他要求各级党的领导机关要“把报纸当作自己极重要的武器”。要“利用报纸作为自己组织和领导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工具”。同时,他又强调“各地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与中央保持一致,组织上则应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纪律,不允许任何同党闹独立性的现象。

1942年10月,毛泽东针对当时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出现的违背党的政策和一部分新闻宣传干部向党组织闹独立性的倾向,要求各地党组织要“改正过去不讨论新闻政策及社论方针的习惯,抓紧对通讯社及报纸的领导,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同时要求用党的有关文件去教育新闻宣传干部,帮助他们克服闹独立性的错误倾向。

为了保证党报党刊能切实遵循党性原则,毛泽东反复强调各级党组织要重视党报工作,要把党报工作真正纳入党委议事日程,要严格加强对党报工作的领导。

(三)提出“政治家办报”的重要思想

毛泽东在强调坚持党性原则的同时还提倡要实行“政治家办报”。1959年6月,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谈到,报纸办得好坏,“要看你是政治家办报还是书生办报”。他明确说“我是提倡政治家办报的”。他说有些同志是书生,而书生“最大的缺点是优柔寡断”。毛泽东表示,他欣赏曹操的多谋善断,强调“办报也要多谋善断,要一眼看准,立即抓住、抓紧,形势一变,要转得快。”

在他看来,坚持“政治家办报”,就是要增强大局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统揽全局,抓住问题的要害,紧密配合国内外政治形势,为全党和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以确保党的报刊真正坚持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偏离政治方向。

(四)强调坚持实事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毛泽东一生崇尚实事求是,注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并将其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他在早年的革命活动中,坚持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为其正确分析农村形势,评价农民运动,进而确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他的一些调研活动为其制定各项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反对那种到了一个地方,不问具体情况如何,也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触及事物的本质,就自以为是地哇哩哇啦随便发议论的做法。

为了保证调研效果,他主张记者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要善于分析比较、独立思考。1939年他为《新中华报》题词就是“多想”。他提醒记者下去采访调查,“不能人家说什么,你就反映什么”,更不能“看到好的就认为全好”,“看到坏的就认为全坏”

他还要求新闻工作者自觉地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1942年毛泽东为《解放日报》写了“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题词。他希望解放区的新闻工作者能深入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做一些实际的调查研究。1948年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又提出了新闻工作者要向群众学习的任务。他指出,教育者须先受教育,“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

(五)倡导坚持群众路线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毛泽东一向重视党报工作中的群众路线问题,他提出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就是对我国党报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高度概括。1940年他在为《中国工人》写的发刊词中指出:“一个报纸既已办起来,就要当作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这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样才能办好报纸。1948年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又强调说:“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毛泽东主张开门让党员和群众参加办报,反对由少数专家关起门来独自办报。这是他为党报工作确定的一项根本原则,也是他“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思想的重要内容。

(六)注重文风建设提倡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毛泽东极为重视文风问题,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他所倡导的整顿的“三风”之中就包括文风。他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列数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提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毛泽东提倡写文章要体现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主张文章要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幽默深刻,富有战斗性。他特别反对那种死板、老套、四平八稳、令人乏味的写作风格。1942年他为《中国工人》写的发刊词中说,“我希望这个报纸好好地办下去,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他还特别强调新闻写作要注意文字通俗易懂大众化。

毛泽东的新闻思想中还包括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报纸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新闻工作要坚持唯物论,讲究辩证法,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维护新闻真实性;党报要坚持开展积极的新闻批评,增强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党报要建设又红又专的新闻队伍等,内容十分丰富,论述非常全面,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的基础性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开创性成果。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丰富发展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之后,就新闻宣传工作所作的一系列论述,回答了在实行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闻宣传工作如何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自身特有功能和作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服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邓小平的新闻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顺应时代需要提出“思想中心”说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国内出现了一股否定和怀疑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潮,一时间在一些群众中,特别是在青年中出现了信仰动摇、思想混乱的情况。邓小平面对这一现实问题,顺应时代需要,以政治家的敏锐目光和果敢勇气,提出了要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时要求新闻媒体要成为宣传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阵地,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中心”。

1980年1月在题为《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邓小平提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

通过对当时形势的分析,邓小平提出“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宣传党的领导、党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的威力,宣传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就和无限前途,宣传为社会主义中国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的任务。他要求新闻媒体要“对安定团结的必要性进行更多的思想理论上的解释”,要真正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这就确保了在粉碎林彪和“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之后,我国新闻媒体能够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和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发挥思想引导和政治保障的作用。

邓小平的“思想中心”说是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二)站在战略高度强调新闻工作党性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是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中排在第一位的重要原则。他站在战略高度,从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入手,强调新闻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性原则。

1980年1月,邓小平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形形色色自由化思潮,以及一些报刊上出现的不负责任地进行宣传报道和开展新闻批评的现象,明确提出了“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他指出,开展批评也好,组织讨论也好,“要合乎党的原则,遵守党的决定。否则,如果人人自行其是,不在行动上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定,党就要涣散,就不可能统一,不可能有战斗力”。他这是从维护和保证党的统一和战斗力的角度来强调坚持党性原则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新闻界发生了一场关于党性和人民性的争论。当时,有人在强调民主自由问题时,提出了“人民性高于党性”的观点,有人甚至借此以人民性来对抗党性。邓小平对这一观点进行了严厉批驳,明确指出这是一种“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说法”,从而起到了澄清谬误,以正视听的作用。

198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的报告。他在分析了思想战线一些人存在的背离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方向,违反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的现象之后提出:“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不管是什么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只要是党员,都不允许自视特殊,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比党高明,可以自行其是。”

邓小平在新形势下针对党内思想和组织战线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就党的领导和党性原则问题提出的精辟见解,为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三)适应形势需要指导新闻事业实现工作重点战略转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配合全党工作向经济建设的战略转移,邓小平指导新闻宣传战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宣传上,在服务四化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邓小平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出发,要求新闻宣传战线一定要把握大局,宣传好改革开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方针服务。他强调,中国的事情,“主要是必须把经济建设搞好”。因此,全党和全国一切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新时期的一条基本路线。

1984年9月,他给新华社新创办的《经济参考报》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这一题词,为新闻媒体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指明了方向,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四)注重社会效益强调新闻工作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邓小平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献给人民”,要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讲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反对把精神产品商品化,批判“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按照这一思想,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界自然也要以此作为工作指针和原则,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当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发生矛盾时,要自觉服从社会效益。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新闻实践的理论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丰富和发展。

三、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创新发展

江泽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从新时期党和国家政局稳定与事业发展大局和新闻工作改革发展实际需要出发,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以及所应遵循的工作原则和采取的工作方法,作出了许多新的理论阐释,澄清了当时新闻界在对一些新闻工作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打开了新的局面,同时也形成了具有明显时代特点的新闻思想。江泽民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阐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喉舌”性质

江泽民在1989年11月全国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既说明了新闻工作的性质,又说明了它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论述明确了对新闻事业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的认识。同时,他还据此提出了新闻事业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等一系列观点。

(二)提出“福祸论”的舆论导向观

  江泽民新闻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是“舆论导向”观。他客观审视1989年发生政治风波后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从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宣传的重要地位出发,把新闻工作比作“党的生命的一部分”,看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1996年9月,他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提出了“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的重要观点,并对新闻媒体如何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提出了明确要求。

  1994年,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成为我国新闻宣传工作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强调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江泽民指出,“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他在讲话中还提出:“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是有着广阔的驰骋空间的事业,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

江泽民把讲究宣传报道艺术与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把讲究宣传报道艺术作为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为新闻宣传和舆论导向指明了正确方向和路径。

(四)揭示新闻自由的阶级实质

江泽民针对新闻队伍中一些人对新闻自由问题的模糊认识,明确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任何自由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任何一个国家中,都不存在绝对的毫无限制的‘新闻自由’。在国际上还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在国内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情况下,自由就不能不带有阶级性。”

他还指出,西方国家标榜的“新闻自由”,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是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而社会主义国家正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一切企图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违法新闻活动,不但不能给予自由,而且要依法制裁。”这些论述揭示了新闻自由的实质,为我们正确把握新闻自由问题提供了依据。

  此外,他还强调新闻媒体必须坚持开展正确的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自觉坚持真实性原则,力求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始终坚持新闻改革,力求既满足受众需求,又实现正确舆论导向;不断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培养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的新闻干部;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同时又提倡多样性等。

江泽民新闻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注入了新鲜内容,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四、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丰富创新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处在信息化时代和战略转型期的中国共产党如何运用新闻媒介提高执政能力的战略课题,对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他独特的新闻思想。

胡锦涛的新闻思想集中阐述了信息化时代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新特点新规律,主要解决了党和政府如何运用新闻媒体改善执政环境,提升执政能力,增强执政效果,促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等问题,充分体现了党指导新闻宣传工作的新思路新特点。

胡锦涛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提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工作方针

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依据党的执政理念的变化,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方针,并组织新闻界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新闻宣传工作和新闻队伍建设确定了正确方向与有效路径。他要求新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强调这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

(二)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胡锦涛曾指出,在新形势下,新闻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效。

他还把新闻宣传作为党的执政资源,把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他提出要研究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新特点新规律,要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以及要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同时要大力发展信息和传媒业,促进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等。

(三)阐述新闻传播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

胡锦涛十分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问题。他强调,在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发展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条件下,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加强对外宣传作为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胡锦涛明确提出新闻传播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他认为,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做好党和国家工作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报纸也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他还提出要积极建设现代国际传播体系,不断提高我国对外传播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传播话语权和影响力。这些论述为我国加强对外宣传和做好国际传播确定了方向和目标。

(四)强调新闻工作要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

胡锦涛强调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他提出“要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讲究舆论宣传的艺术,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和效果。”“要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舆情分析,主动设置议题”。新闻工作要富于创造性,要不断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以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等。

他还提出新闻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要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客观报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的现实,充分反映世界各国发展的主流和趋势,热情鼓励发展中国家发展进步。这些论述都体现了他对新闻工作要遵循新闻传播客观规律的高度重视。

胡锦涛新闻思想,是对信息化时代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原则和规律的新解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新探索,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丰富创新的新成果。

五、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新发展新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新时代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实际需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回应时代关切,因应时代传播技术变革大潮,对党的新闻工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创新性地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观点,形成了符合新时代需要和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新闻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谱写了新的篇章。

(一)重新定位新闻工作性质地位

习近平从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形势、国际传媒激烈竞争严峻态势和我国新闻队伍思想道德作风实际状况出发,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用“一项重要工作”“一件大事”和“五个事关”重新定位了新闻工作的性质地位。他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他提出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把“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作为新闻舆论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首要工作加以强调,这是他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种深化认识,是党中央着眼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制度安排,充分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质和重要地位。

(二)系统归纳新闻工作方针原则

习近平在“2.19”讲话中对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方针原则进行了系统归纳,并作了集中阐述,形成了新闻工作方针原则完整的概念体系,同时也使这些方针原则更加凝炼明晰、易懂易记。

习近平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并提出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这“三个坚持”都是党的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

习近平在论述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和党的领导时强调,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这是习近平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根据新闻工作新定位提出的新要求,作出的新表述。

对于如何做到“党媒姓党”,他提出了“三个都要”,即“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习近平在强调党媒姓党的同时,要求新闻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同时强调要“坚持党性人民性相统一”。他认为“人民性是党性的深刻内涵”,坚持党性和坚持人民性是相互一致和统一的。这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

习近平在讲话中还概括了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做到的四个“牢牢坚持”,即牢牢坚持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正确舆论导向和正面宣传为主,作为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重要原则。

习近平从维护群众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净化社会环境、媒体环境和传播环境出发提出了“八个讲导向”,强调新闻工作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包括各种类媒体、各报道形式、各新闻体裁、各报道范围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三)全面概括新闻工作职责使命

习近平在“2.19”讲话中用48个字精炼地概括了党的新闻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即“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为新闻工作者全面认识、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新闻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提供了方向依据。

习近平还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身份及责任作出了新的定位,即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四)深入论述新闻改革发展要求

习近平针对新媒体背景下受众需求越来越广泛,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等特点,深入论述了新闻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同时还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并且要注意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力求实现好的传播效果。

习近平还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他指出,要“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他还强调要“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方向。

“2.19”讲话中,他要求传统媒体要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着力推动媒体融合从相“加”阶段到相“融”阶段的转变,变简单叠加效应为深入融合效应,推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构建新的舆论引导格局,在舆论引导中更好地掌控话语权,把握主动权,打赢舆论战,特别是要在网上舆论传播和引导中赢得主动。

(五)深刻阐释网上舆论工作重要任务

习近平从维护国家信息、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角度论述了网上舆论工作的重要性。他在“8·19”讲话中强调,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他要求必须重视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

习近平结合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势,以及网上舆论工作的特点提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要顶得住、打得赢,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牢牢掌握主动权、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的任务。

习近平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方法上,他要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六)明确提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目标

由于西方少数国家的一些强势媒体长期把控着国际传播的议题设置权,我国在国际传播领域的话语权还很微弱,传播力也非常有限,常常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也传不开”的窘境。

习近平在“2.19”讲话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的目标与任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再次提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增强我国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传媒集团的任务。他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深刻思考,对我国新闻媒体增强国际传播的创新能力,着力打造能够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建立起我国自己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并且通过有效的国际传播,让全世界听到并听清中国好声音,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和了解中国,塑造中国良好形象,努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七)详细阐述新闻队伍建设要求

习近平十分重视新闻队伍建设问题。他认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在“2.19”讲话中他提出了“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目标和要求。

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他作了详细阐述,提出必须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必须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必须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保持一身正气等。

2016年11月7日,他在会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时强调,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和工作取向,做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2017年11月8日,他在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中,又向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要“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要求。

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2.19”讲话中,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灵魂”,并强调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现出他对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高度重视。

为了搞好队伍建设,他还提出要深化新闻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主管部门对新闻工作者要“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

(八)深刻解读全党动手做好新闻工作思想内涵

依靠全党力量做好新闻工作,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新闻工作原则。习近平在“8.19”讲话中提出了“大宣传”理念作为全党动手做好新闻工作的新理念,并对其内涵作出深刻解读。

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要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宣传思想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提高领导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他提出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习近平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重要职责,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他要求各级宣传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要确保宣传思想工作能够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做到让党和人民都满意。

习近平要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带头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切实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和严格管理,努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要求落到实处,使新闻工作真正在党的领导下做实做好。

习近平关于新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就党的新闻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使命、基本方针、重要原则、创新理念、发展路径,以及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党的领导等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论述,形成了他独特的新闻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作出了新的历史性贡献。

当前,我们学习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要紧密结合我国党情国情社情和新闻工作实际,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闻思想精神实质,自觉遵循,勤奋工作,努力做党和人民放心并且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作者系5060全讯白菜网特聘君武荣誉教授、5060全讯白菜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

文章来源:《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年第2期

 




关闭